0%

我很好奇天津的城市规划

首先我没想到的就是北京到天津居然这么快,到天津的时间约等于我去朝阳的时间哈哈。

坐出租车直奔教堂,天津打车和吃饭真的好便宜,不敢想象我在天津生活会有多幸福。真的很好奇天津的城市规划,一下车路的这边是教堂,路的那边是高楼大商场,很奇怪但是想想又觉得合理,或许是想把这块建成一个旅游逛街于一体的文旅区(? (依照我玩天际线的浅薄知识

教堂的话或许在中午左右的时间去会更加好看,在傍晚的时候光线不是很好,彩窗像是被打上了一层薄薄的灰。即使教堂里的改成用现代化的白炽灯照明,水晶灯落在地上的照影也像婆娑的树荫,低头仿佛能感受到掠过绿叶的风。教堂里的设施都慢慢老去,让我印象很深的是一处已经干涸了很久的圣水,如果瓷质的天使能从水面看到他清澈的倒影,那现在天使能看到什么呢?我对宗教并不了解,但是我很感兴趣。教堂里的两块牌匾很有意思。一块是特别大的“耶稣爱我”,不是“我爱耶稣”,好像已经既定的事实没有必要说出口,但内心的期望是一定要刻在木头上用油彩描出来的,也不能说是期望,更应该说是上帝对信徒的承诺,当信徒走进教堂虔诚地祈祷时,牌匾更像是慈悲的眼睛,注视着他们,轻轻地说,“我知道”。另一块是“和平之后”,我一开始以为是“和平以后”的意思,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位圣母就叫“和平之后”。但是我一直以来也同样非常好奇一个问题,当世界处于相对和平的年代后,(很难界限,我知道即使是这样的状态也很难实现)世界会如何发展?没有战争冲突之后,战争冲突会以新面貌卷土重来吗,如果和平的状态维持得足够久,人们会不会忘记国防、军工等一系列的认识,到那时人类的生产力将会如何发展?或者换句话来说,其实就像乌托邦一样,乌托邦它是静止的吗?倘若它不是绝对静止的话,那它是在不断进步呢还是在不断倒退呢。对不起我有时候就是会想一些这种不切实际的东西,如果没办法一下子找出答案的话,就说给历史听吧。

拉回来,教堂里面有两个小木屋但是不知道是干啥的,逛了一圈有很多人在拍照,我也是其中之一。在教堂外面逛了一圈,发现有人在拍cos(但是我没认出来是什么dbq。停车道上有人在后备箱摆摊还直播,我随便瞄一眼就走了。

在(不冷的)天津骑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但是实在是太冷了。下次我再来的话或许会骑车给它兜上好多圈。或许是中心区的原因,两车道实在是有些捉襟见肘了,而且也没自行车道,这些命名为啥啥道的路更像是步行街多一点。而且地图上显示十分钟的路我骑了二十多分钟,在一条望得到头的路上却数不清楚有多少个红绿灯应该是我骑得这么慢的首要原因。天津的路口也很奇怪,有些两条单行道交叉的路口很袖珍,显得红绿灯比较有存在感,有些呢,它又不是常见的十字路口的样子,更像是一个海星状的路口,(通常这种地方都会有一个比较突出的古建筑在路边)还有一些二车道和大路接起来的路口,感觉像是车流遭遇了狭管效应。但是很神奇的一点是基本上没有堵得很厉害的路口,下次去天津我要仔细观察一下原因。

说到在路上兜风,我就有点搞不明白那个啥金融中心为啥要盖的那么高,本身吧也不好看,而且附近都没有这么高的楼,就它一个杵在那也不好看呐我寻思着。这种城市风格我觉得很像上海,不过上海可能更有规划一点吧,也可能是两个地方的条件本身就不同,天津这边古建筑超级多,但是可能因为就是太多了所以没办法很好的规划起来,(just猜测)像是现代化高楼和民国洋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感觉,不知道追求的是不是这种效果。反正我还蛮喜欢的。(据天津土著的科普,好像是因为上海是直接把老楼给烧了

然后第二天去了海洋博物馆,没想到居然下了那么大的雪。博物馆前面那么长一条斜坡我真的怕摔跤。(努力追求平衡感)这个博物馆确实非常大,其实我有点不知道为啥叫海洋博物馆,感觉讲了很多跟海洋没啥大关系又有点关系的东西(比如古生物和自然灾害()和天文(?),又重新燃起了我对地理的热情,(其实一直都在哈哈哈)但是这次来只顾着聊天了,意外的聊了很多很深入的话题,关于未来的规划和旅游,或许就是跟没有利益冲突但是又同龄且生活环境不一样的朋友反而会聊的更多。在博物馆里走马观花还一直聊天确实是不文明的行为,我想我在下次来这里的时候应该会好好看看!(另,不过我个人感觉逛博物馆还是美术馆的时候我都倾向于一个人逛,更随心所欲一点吧

先写这么多,maybe下一次去天津我会有更多更深的认识。